・ 智齒要拔嗎?有沒有風險?
作者:李存恩醫師(TSUN-EN LEE, DDS, MDSC)
智齒問題確實困擾了不同年齡層的人,從18歲開始萌發以後到80歲,都有可能因為智齒而產生一連串的問題。
理論上來說,智齒就像盲腸一樣,是一個退化中的器官。咀嚼時用不到它,缺了它也不需要植牙,但卻常常困擾我們的生活。
我們該如何判定智齒要不要拔除呢?若需要拔除又該注意哪些事情呢?
所謂「智齒」就是第三大臼齒,就跟每一顆牙一樣,如果正常又健康的長出來,當然不需要刻意去拔除,好好清潔使用它就好!
但因為智齒的位置很深,對一般人來說要刷乾淨並不容易,因此蛀牙或牙周病的機率非常高。並且一旦出問題,不論要要填補或治療,成功率都很低。因此一般會建議,如果智齒長歪、蛀牙、常常塞食物發炎,就可以考慮把它拔除,避免影響到其他牙齒喔。
拔智齒不一定會痛,不同情況的智齒,感覺其實差很多。
我們該如何判定智齒要不要拔除呢?若需要拔除又該注意哪些事情呢?
智齒需要拔除嗎?
所謂「智齒」就是第三大臼齒,就跟每一顆牙一樣,如果正常又健康的長出來,當然不需要刻意去拔除,好好清潔使用它就好!
但因為智齒的位置很深,對一般人來說要刷乾淨並不容易,因此蛀牙或牙周病的機率非常高。並且一旦出問題,不論要要填補或治療,成功率都很低。因此一般會建議,如果智齒長歪、蛀牙、常常塞食物發炎,就可以考慮把它拔除,避免影響到其他牙齒喔。
拔智齒會不會痛?
拔智齒不一定會痛,不同情況的智齒,感覺其實差很多。
通常在上顎的智齒,如果有露出頭,大部分很容易拔除,術後傷口也幾乎不痛,有些患者甚至可以不服用止痛藥。
但若是下顎埋伏性智齒,又是以手術的方式拔除埋伏性智齒,則相對於上顎,拔牙難度較高,傷口也會稍微不舒服。
所有的手術都會有相對應的風險,以拔智齒來說,在上顎我們會看智齒離鼻竇腔的距離是否太近,是否有掉進鼻竇腔的風險。下顎則是會看離下齒槽神經的距離,若太近則有可能傷及神經,造成嘴唇麻木。
不過這些風險都可以在術前就藉由X光影像檢查瞭解狀況,因此醫師在術前認真做X光片影像判讀是很重要的。
當然自己的身體狀況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統性疾病,也要事前跟醫師告知!若有吃抗凝血劑,或者銀杏、黑木耳等食物,則可能產生術後血流不止的情況。
但若是下顎埋伏性智齒,又是以手術的方式拔除埋伏性智齒,則相對於上顎,拔牙難度較高,傷口也會稍微不舒服。
拔智齒有沒有風險?
不過這些風險都可以在術前就藉由X光影像檢查瞭解狀況,因此醫師在術前認真做X光片影像判讀是很重要的。
當然自己的身體狀況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統性疾病,也要事前跟醫師告知!若有吃抗凝血劑,或者銀杏、黑木耳等食物,則可能產生術後血流不止的情況。
結論
在美國,拔除一顆埋伏齒在保險給付以外,尚須支付$225到$600美元。因此很多患者因為費用問題,選擇不處理而引發感染等問題。
在台灣患者很幸福,智齒拔除不論多複雜,都屬於健保給付範圍。所以如果感覺智齒不適或發現蛀牙,還是去找牙醫評估,儘早解決問題,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感染或傷及鄰牙喔。
延伸閱讀:
・ 拔牙後要注意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