・ 牙周病・不只是牙齒的疾病
作者:李存恩醫師(TSUN-EN LEE, DDS, MDSC)
牙周病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牙齒疾病,將近九成的華人有牙周病的問題,只是輕重程度不同。事實上,牙周病是三十五歲以後成年人,牙齒脫落的主因。俗話說:禍從口出,病從口入,是有其道理的。口腔只是細菌進入我們的一個門戶而已。
許多人以為,要處理牙周病,只要定期使用漱口水、換某牌的牙周專用牙膏,或某種牙刷就可以解決。然而事實上,牙周病不但幾乎無法被根治,而它造成的後續衍伸全身性健康問題,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深遠。
1980年代,牙醫界才開始有系統的研究慢性牙周病和系統性疾病之間的關係。
為什麼牙周病會影響到整個身體健康呢?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牙周病菌透過牙床的血液循環進到身體各個地方。另一個因素就是病菌造成的身體慢性發炎反應,間接導致慢性病的產生。
以下是我為各位做的關於牙周病和系統性疾病的一些整理:
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
粥狀動脈硬化就是一些發炎性的脂肪組織,堆積在血管壁,造成血管組塞硬化。根據發生的不同位置,可造成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、中風、血管瘤等等。每年全球有31%的人死於此類疾病。
根據美國牙周病學會以及歐洲牙周病協會,共同提出對牙醫師的治療建議中,提到慢性牙周病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,牙醫師在心血管治療中也扮演重要角色。
牙周病與糖尿病
糖尿病患者必須了解,如果同時有牙周病,則血糖控制的困難度大幅上升。此外也可能在口腔產生如口乾症、白色念珠菌感染、或者口腔燒灼感等症狀。
牙周病與懷孕媽媽
牙周病和懷孕媽媽健康的關係,最近也常被討論。研究顯示身體的發炎反應和終止妊娠有關鍵性的角色。當媽媽有牙周病,也就代表病菌會進入身體循環,造成母子的健康問題。
嚴重牙周病對孕期可能產生的不良結果,包括:早產、嬰兒體重不足、子癲癇症等等。雖然這都不是必然發生,只是機率相對提高。不過孕期媽媽還是要定期洗牙,預防牙周病的發生,目前健保有補助懷孕媽媽們每三個月可以洗牙一次喔。
若已經有牙周病的孕期媽媽也不要過度擔憂,去找醫師作非手術性的牙周治療評估吧。
另外尚有其他系統性疾病已被美國牙周病學會/歐洲牙周病協會列為有關連性,但仍須更進一步研究證實,其中包括:
呼吸道疾病
主和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肺結核有關。牙周病菌造成呼吸道和肺部感染。慢性腎臟病
慢性腎臟病定義為腎功能下降或損壞。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證實其關連性。風濕性關節炎
風溼性關節炎是指關節囊內的發炎,並造成關節軟骨和硬骨持續的破壞。認知障礙
認知障礙包括早期的認知變化,到後期發展為阿茲海默症(老年癡呆)。肥胖症
肥胖是指不正常或過多的脂肪堆積,通常也代表的整體身體健康不佳,或不良的生活型態。代謝不良症候群
代謝不良症候群是數種動脈硬化的風險的統稱,包括不正常肥胖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高血壓,並且比一般人多五倍的風險引發第二型糖尿病。牙周病與癌症
身體的慢性發炎,也是癌症的風險因子。牙周病被認為和口腔消化道癌症、胰臟癌等有相關性。結語
看完以上的整理,相信大家都對牙周病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牙周病絕對不只是牙齦流血、口臭、牙齒搖晃等問題這麼單純。它影響的層面及其廣泛與複雜。
如果發現自己可能有牙周病,或者可能有身體上不適的地方,記得要儘早就醫,預防永遠勝於治療,而治療也永遠不嫌晚!
延伸閱讀:
・健康的隱形殺手 - 牙周病